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和自耦性区别

知识百科 · 2019-12-12

变压器的接线组别是变压器一、二次侧绕组按照一定的接线方式连接时,一次侧绕组的线电压与二次侧绕组线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通常采用时钟表示法来区别不同的连接组别,即用一次侧绕组与二次侧绕组的线电压相量作为时钟盘面上的长针和短针。

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和自耦性区别1.png 

长针代表一次侧绕组(高压)并固定指向12点,短针代表二次侧绕组(低压),其所指的钟点就是接线组别号。时钟等分为12个格,每格为30°,由长、短针相距的格数,可得出一、二次侧绕组线电压的相位关系.如长、短针均指向12点,就表示一、二次侧绕组相对应的电压相位相同,接线组别为12,即Yy0;如长针指向12点,短针指向11点,就表示一、二次侧绕组相对应的电压相位差30°,接线组别为11,即Yd11。

 

三相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共有12种,即共有12个组别,分别用0~11表示,接线符号间用逗号或不加符号。凡一次侧绕组与二次侧绕组接法不同时,如Y/△或△/Y,属于1、3、5、7、9、11奇数组,共6组;凡一次侧绕组与二次侧绕组的接法相同时,如Y/Y或△/△,属于0、2、4、6、8、10偶数组,也是6组。 绕组的接线方式主要有星形、三角形和曲折形三种,对高压绕组分别用大写字母Y、D、Z表示;对低压或中压绕组分别用小写字母y、d、z表示。有中性线引出时加注字母N或n表示,而不用0表示,如YN、ZN和yn、zn。

 

变压器接地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为使设备达到运行要求而进行的接地。保护接地为防止运行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进行的接地;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属于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为保证电力设备达到正常工作要求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如发电机、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线接地等)。工作接地的主要作用是加强低压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减轻由于一相接地,高低压短接等原因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

 

放电间隙的工作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带电部分与大地被间隙隔开,而当线路落雷后,间隙被击穿,雷电流就被泄入大地,使线路绝缘子或其他电气设备的绝缘不致发生闪络。放电间隙是最简单的防雷保护装置,构造简单,成本低,容易维护,但保护特性较差。由于放电间隙熄弧能力差,当雷击线路时往往引起掉闸,所以一般都在变电站安装自动重合闸的措施予以补救。对于有效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其中性点不需要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而对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绝缘就必须采取过电压保护。

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和自耦性区别2.png 

自耦变压器与普通变压器的区别:1、其一次侧与二次侧不仅有磁的联系,而且有电的联系,而普通变压器仅是磁的联系。2、电源通过变压器的容量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一次绕组与公用绕组之间电磁感应功率,和一次绕组直接传导的传导功率。3、由于自耦变绕组是由一次绕组和公用绕组两部分组成,一次绕组的匝数较普通变压器一次绕组匝数和高度及公用绕组电流及产生的漏抗都相应减少,自耦变的短路电抗X自是普通变压器的短路电抗X普的(1-1/k)倍,k为变压器变比。4、若自耦变压器设有第三绕组,其第三绕组将占用公用绕组容量,影响自耦变运行方式和交换容量。5、由于自耦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使继电保护的定植整定和配置复杂化。6、自耦变压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造价低。

相关推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