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存在什么挑战?

知识百科 我爱方案网 · 2022-08-24

一、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不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由传感、通信、数据处理组件构成,涉及传感器、显示、无线通信、数据交互、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可穿戴设备已经为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引领了一股新浪潮,并势必将推动消费电子行业产生更多的创新。

 

1661306325314007.png

 

传感器技术呈现微型化、智能化、融合化特点。智能可穿戴设备便携、无扰、低功耗的特点决定了传感器将不断向微型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迈进。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大量采用MEMS工艺设计传感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生物阻抗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以及新型柔性传感器和微流控传感器。此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趋势明显。例如,以代谢热整合法为原理的无创血糖监测可穿戴医疗器械,融合多种传感器实现血糖指标测算,业界认可度较高。  

 

二、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存在的挑战  

 

1. 数据准确度不足  

 

可穿戴医疗设备为人体健康大数据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在数据精确度的识别上存在较大难度。对于不同的设备、不同的使用患者和不同的使用方式,所得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2. 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最贴近人体进行实时监测健康数据的装置,不仅能收集用户的基本信息,而且能采集实时的客观生命体信息和主观输入的事件信息。这些有关个人隐私的信息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一旦用户隐私受到攻击,就有可能威胁到用户的生命健康。  

 

3. 产品无法满足患者  

 

目前,我国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仍然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其众多产品的实际作用由于产业环境和产品服务的原因,无法真正的发挥,使患者的需求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因此,除改进产品质量外,积极改善产业环境和产品服务也至关重要。  

 

三、可穿戴医疗设备三大主要应用场景  

 

在最后,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三大主要应用场景。  

 

健康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可用于体温、动态心电、脉搏波、血压、血氧、血糖、睡眠状态等人体健康态指标实时监测。例如,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可采集心电数据,对信号质量进行分析,筛查出心律失常等症状。穿戴式呼吸感应系统可记录睡眠状态下人体胸、腹部呼吸波数据,分析睡眠状态,判断睡眠质量。贴片式体温检测仪可实时监测体温,为疫情防控阶段大规模体温筛查提供技术支撑。  

 

慢病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症、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众多医疗器械厂商和初创企业已布局慢病治疗领域,研发出间歇式震颤监测系统、人工胰腺系统等。治疗类可穿戴设备目前以研发样机为主,微剂量、实时反馈、远程预警为其主要特点,经过技术评审和临床试验后可投入市场,帮助人们缩短诊疗流程,节约医疗成本。  

 

康复护理。在神经系统康复护理、骨科术后康复应用中,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以步态监测、关节活动度监测、关节支撑等功能为主。步态分析测量仪可对步态进行追踪分析,通过步态、步幅评估人体运动健康功能和术后康复效果。机械外骨骼设备可为术后患者提供强有力的运动姿态支撑,提高移动能力,缩短康复周期。

 

关于我爱方案网

 

我爱方案网是一个电子方案开发供应链平台,提供从找方案到研发采购的全链条服务。找方案,上我爱方案网!在方案超市找到合适的方案就可以直接买,没有找到就到快包定制开发。我爱方案网积累了一大批方案商和企业开发资源,能提供标准的模块和核心板以及定制开发服务,按要求交付PCBA、整机产品、软件或IoT系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52solution.com


相关推荐

文章评论